第1107章 是天上飞的还是纸上画的?(2 / 2)

在这种案子里,正义往往不是高声呐喊,而是藏在每一个严谨的细节里。

他打开了便携式扫描仪,将老王他们那几份手写的、皱巴巴的真实合同,小心翼翼地一张张扫进电脑,文件名精确地标注为“东湾村-王有福-2018年土地承包合同-原始凭证”。对于钱师傅那本记账本的几百张照片,他更是逐一导入,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,并单独建立了一个文件夹,命名为“赵家庄-钱卫东-农机作业及维修记录(2017-2022)”。

在为每一位证人整理笔录时,他更是慎之又慎。他摒弃了所有可能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,只忠实地记录事实本身。钱师傅那句充满鄙夷的“屁!”,在林纾的笔下,被转化为:“当被问及合作社大型收割机情况时,证人钱卫东情绪激动,使用了‘屁’等口头方言表示否定,并明确指出该设备‘根本不存在’。”

他知道,法庭上看重的不是证人有多愤怒,而是他说了什么、看到了什么、拿出了什么。因此,每份材料的来源、提取时间、地点、在场的见证人,他都用一个附页,清晰地记录下来,如同制作一份份精确的标本。这些冰冷的文字和条目,未来都将化为法庭上掷地有声的炮弹。

随着这一块块坚实的证据被分门别类地归档,林纾感觉自己像一个拼图高手,眼前那幅巨大的、原本模糊不清的犯罪图像,变得越来越清晰,细节纤毫毕现。

他开始在白板上画出一张关系图。李大壮的“西郊村合作社”和赵家庄的“兴农合作社”在图的中央,像两个主要的毒瘤。从它们身上,延伸出无数条细线,连接着虚假的合同、不存在的农机、被冒名的村民,以及那个幽灵般的“宏达农机销售有限公司”。

然而,当林纾将所有补贴申报流程的文件放在一起比对时,一个新的、更深层次的问题浮现了出来,让他的后背感到一阵寒意。

这不仅仅是个别人胆大包天的虚报冒领。

每一个骗补项目的成功,都必须经过至少两道关卡:村级上报,乡镇审核。李大壮他们是球员,但乡镇审核人员,却是这场比赛的裁判。

林纾的目光,落在了那些审批文件右下角的签名上。那几个名字,他特意去乡政府的公示栏上看过。一个姓周的主任,一个姓孙的科员。他开始回溯这些项目的审批过程,试图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。

为什么一份墨迹崭新、明显是后补的合同能够通过审核?

为什么一台根本不适用于当地地形的“巨无霸”农机的申报会被批准?

为什么一笔笔巨额资金到账后迅速被提现,这种明显的异常信号却没有触发任何预警?

林纾的脑海中,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像。

第一种,是一个业务生疏、责任心不强的年轻科员。他可能每天被淹没在堆积如山的材料里,对农业知识一知半解。

两者兼而有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