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身材微胖,穿着干净的Polo衫和西裤的中年男人迎了出来。他脸上的笑容过分热情,眼神却在林纾和李佳身上滴溜溜地转个不停。他就是负责人,李大壮。
“哎呀呀,欢迎市里的领导下来指导工作!快请进,快请进!”李大壮一边说着,一边散发着名片和香烟。
林纾微笑着接过名片,却没有接烟,开门见山地说:“李老板,我们是来做个常规调研,想看看你们申请补贴的农机具,特别是去年那台‘五征牌WZ-904型’拖拉机,现在使用情况怎么样?”
李大壮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,快到几乎无法察觉,但还是没能逃过林纾的眼睛。他立刻又恢复了热情,搓着手说:“哦哦,那台车啊!好用,太好用了!动力足,干活效率高,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啊!”
他说得天花乱坠,却巧妙地避开了“看车”这个核心问题。
林纾不动声色,只是淡淡地追问了一句:“是吗?那正好,我们想拍几张实际使用的照片,作为调研资料。能带我们看看车吗?”
李佳也适时地拿出了相机,摆出一副准备拍照的样子。
“这……”李大壮的额角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,他的眼神开始闪烁,不敢与林纾对视。“哎呀,真是不巧,林领导!太不巧了!”他一拍大腿,脸上露出极度“惋惜”的表情,“我们合作社业务忙,那台车……对,那台车今天一早就被我们村的王二麻子借去邻县拉货了,说是明天……不,后天才能回来。您看这事儿闹的,早知道您要来,我说什么也得把它留下啊!”
这个借口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,但林纾从他游移的目光和不自觉搓动的手指中,读出了心虚。一个农用拖拉机,被借去“邻县拉货”,本身就有些不合常理。
林纾没有继续追问,甚至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怀疑。他只是温和地笑了笑,仿佛完全相信了对方的说法,“哦,原来是这样啊,那确实不巧。
没关系,外出作业嘛,说明机器利用率高,这是好事。”他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个情况。
一天的走访结束,两人回到镇上的小旅馆,镇上唯一的招待所条件简陋,房间里只有一张吱呀作响的木床和一个老旧的写字台,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樟脑丸的味道。
林纾和李佳就在招待所旁的一家小餐馆里,点了两碗面,算作今天的晚餐。
滚烫的面条下肚,驱散了一天的疲惫。李佳放下筷子,那股在车里憋了一下午的兴奋劲儿又上来了,她压低声音,语气却难掩激动:“林副支,我敢肯定,那个叫李大壮的绝对有问题!
。'李家兄弟合作社',有重大嫌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