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,好的好的,谢谢您!”林纾感激地点着头,闪身进了那间充满了尘埃气息的小屋。
档案室里堆满了顶到天花板的文件柜和资料架,散发着岁月的气息。他按照村落的拼音首字母索引,很快就找到了“X”字头——西郊村的卷宗。他没有急着去翻看李大壮的个人档案,那太显眼了。他先是抽取了几个周边村庄的台账,装模作样地翻阅、记录,做出一个全面调研的姿态。
大约半小时后,他才“无意中”将目标锁定在了西郊村以及与之相邻的几个村子的档案上。
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本厚厚的、封面已经磨损的《西郊村土地承包记录簿》。随着指尖的翻动,李大壮这个名字,如同附骨之疽般,不断地跳入他的眼帘。
他的心跳开始加速。
记录显示,李大壮名下的地块,确实如公告栏所示,在西郊村有好几处。但这只是冰山一角。林纾赫然发现,在邻近的东河村、杨家湾,甚至更远的刘家铺,都有李大壮挂名承包的土地!他的土地版图,远远超出了一个村长的管辖范围,像一张蜘蛛网般,延伸到了整个乡镇的多个角落。
一个村长,是如何做到跨村承包这么多土地的?这背后必然有超越普通村民的资源和手腕。
林纾感到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。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核心的数据上——地块面积。
他很快就发现了第二个,也是更致命的疑点。
他将档案中记录的、李大壮在西郊村“南坡坎上”那块地的申报面积,与自己昨天的目测估算进行了对比。档案上赫然写着“肆拾贰亩”,而他昨天看到的,那片杂草丛生、明显荒废的土地,撑死了也就二十亩出头。
数字被人为地、夸大地翻了一倍!
虚报土地面积,这个发现如同一道闪电,劈开了案件的重重迷雾,让他看到了李大壮贪婪帝国的基石。
但他没有停歇,心中那股由发现带来的燥热催促着他,必须趁热打铁。他知道,土地和农机,是李大壮这套骗补体系的两条腿,现在他只看清了一条,还必须验证另一条腿是否也如他所料,是瘸的。
他向王建国同志道了谢,不动声色地打听到了乡镇府负责农机补贴审核的办公室位置——就在同一栋楼的二楼。
与一楼的陈旧不同,二楼的农机站办公室显得要明亮整洁一些。墙上贴着各类新型农业机械的海报,几个年轻的办事员正对着电脑忙碌着。林纾定了定神,再次挂上那副无害的、充满求知欲的表情走了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