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佳顺着他的指尖看去,申报单附件里的收割机照片确实透着古怪 —— 机身崭新,没有一丝作业痕迹,背景里隐约能看到建材市场的广告牌,根本不是合作社的院子。她心里咯噔一下:“又是伪造的照片?跟李大壮的手法一样。”
“不是一样,是如出一辙。” 林纾的声音沉了沉,“丰山镇是虚构购机,大柳树乡是夸大需求,本质都是钻审核的空子。我怀疑,这不是个别案例,是有人在背后教他们怎么操作。”
说话间,车子驶进了大柳树乡的主干道。惠民合作社的院子藏在一排民房后面,门口挂着褪色的红色横幅,写着 “助力三农,科技兴农”,可院子里杂草丛生,只有一台红色的小型拖拉机孤零零地停在角落,车身上锈迹斑斑,挡风玻璃还裂了道缝。
“是林警官吧?” 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从屋里出来,脸上堆着客套的笑,正是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军。他看到警车,眼神闪了一下,下意识地把双手背在身后。
“我们来看看你申报的凯斯收割机。” 林纾开门见山,目光扫过空荡荡的院子,“机器在哪?”
赵建军的笑容僵在脸上,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:“这…… 机器在邻村作业呢,昨天就去了,得明天才能回来。”
“邻村?哪个村?” 李佳追问,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翻到了新的一页。
“就是…… 就是西边的刘家村,他们那边收玉米,缺台收割机。” 赵建军的声音越来越小,眼神飘向院子角落的拖拉机,不敢与林纾对视。
林纾没拆穿他的谎言,只是走到那台小型拖拉机旁,蹲下身看了看机身编号,又掏出手机对比申报单上的收割机编号:“赵老板,你这台拖拉机,是五年前买的吧?我查了记录,当时也申请过补贴。”
赵建军的脸色瞬间变了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:“是…… 是五年前买的,现在还能用,就是偶尔会出点小毛病。”
“那凯斯收割机呢?” 林纾站起身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,“我们联系了凯斯华北区总代理,他们说去年根本没有向大柳树乡出售过 6140 型号的收割机。你申报的那台机器,到底在哪?”
这句话像一颗炸弹,炸得赵建军浑身一震。他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,最后双腿一软,瘫坐在院子的石阶上:“我…… 我错了,我不该虚报……”
李佳赶紧上前,把他扶到屋里的椅子上。赵建军喝了口热水,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,声音沙哑地说:“是农机站的王干事教我的…… 他说现在补贴指标紧,想拿到钱,就得‘灵活点’。他帮我找了张收割机的照片,还说发票的事他来搞定,只要我把补贴款的百分之十给他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