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0章 李家兄弟合作社(2 / 2)

林纾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办公室,而是先去茶水间,给自己冲了一杯滚烫的浓茶。

茶杯是那种最普通的老式白瓷缸,上面印着蓝色的“为人民服务”字样,是他刚参加工作时发的,用了十几年,边缘已经有了几处细小的磕碰。

茶水的苦涩与滚烫,仿佛能将他脑中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。他端着茶杯回到自己的座位,拉开椅子,整个身体深陷进去,发出一声满足而疲惫的叹息。

他的办公桌,经过前几天的清理,已经不像之前那样“乱石穿空”,但依旧堆着几摞待处理的文件。

他将它们推到一边,为自己清理出一片干净的“战场”,然后郑重地摊开了那本记录着他所有思考脉络的黑色笔记本。

灯光下,本子上那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字迹,仿佛活了过来。

他把这两天的走访记录——那些看似零散的对话、人物的神态、场景的照片,与之前在办公室里梳理出的卷宗疑点,像玩拼图一样,开始进行细致的汇总和拼接。

他的目光,最终定格在了那一页。那一页,是他出发前写下的几个关键问题,现在,每一个问题旁边,都多了许多新的注脚和红色的标记。

“重复申报的农机具?”

这个问题下面,他用红笔画了一个圈。他的脑海里,立刻浮现出在绿源合作社看到的,那台沾满泥土、散发着柴油味的“东方红”拖拉机。

随后,画面切换到卷宗里,李家兄弟合作社的申报材料上,赫然也躺着一台同品牌、同型号,甚至购置日期都相差无几的拖拉机。

巧合?林纾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。在农村,一台大型拖拉机是重要的生产资料,一笔不菲的资产。同在一个镇上,两家合作社,几乎同时购入同款设备?这概率太低了。

更合理的解释是,这根本就是同一台机器,像一个被租借的演员,在不同的“舞台”上,为不同的人骗取着国家的补贴。

“不符合实际需求的设备型号?”

他的手指,轻轻敲击着桌面上另一份合作社的资料。这家规模不大的合作社,只有寥寥十几户社员,耕地面积也不足百亩,却赫然申请了一台进口的、适用于大规模平原作业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补贴。

这就像一个只有三个员工的小饭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