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各方的商船在此停靠、交易、补给出港,镇海军在此设立官署,收取费用,维持秩序。
财富,如同百川归海,开始向着李十月掌控的区域汇聚。
贸易收入,包括商船缴纳的护航费、大岛港的停泊与交易抽成,以及自家商队的利润,开始如同滚雪球般暴涨,极大的支撑了李十月势力的扩张和镇海军的维持。
她利用这些资金,进一步扩大船队,组建更多兼具运输和作战能力的船队,同时提高镇海军和给她挖矿的矿工的待遇,从内到外都吸引更多的人来为她做事。
而在度过了这一季的寒冬之后,李十月她并没有闲着。
她利用倭国内部的纷争和商人阶层对稳定贸易的渴望,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盘。
当她察觉到毗邻的兵库县因当地豪族内斗而防御空虚时,就果断出手。
这一次,她不再满足于只占据兵库县的西部;
她要占领整个兵库县!
镇海军经过休整和补充,兵强马壮,在“雷神炮”的轰鸣声下,镇海军几乎是以碾压之势,迅速攻占了兵库县的核心区域,特别是以富含银矿闻名的生野银山地区。
占领兵库县的意义重大。
这不仅意味着李十月掌控了倭国的另一座重要的银矿,使得她的白银来源有了“双保险”,更重要的是,兵库县靠近倭国的政治中心——平安京所在的畿内地区。
李十月此举如同在倭国心脏地带附近插下了一颗钉子,着实是引起了平安京中尚存的贵族们真正的难以掩饰的恐慌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然而,恐慌并未能立即转化为有效的反击。
新任天皇的诏令在各自为政的倭国贵族面前显得很是苍白无力。
一些实力受损的家族呼吁联合,但更多的家族仍在观望,甚至他们暗中还有不少人都在与李十月的商队进行交易,用粮食和物资换取白银和奢侈品,发着“战争财”。
在李十月控制的区域,包括岛根县(石见银山)和新占领的兵库县(生野银山),她继续推行并深化之前的政策。
大量当地倭人平民被雇佣来为她开采银矿、修筑道路、建设港口。
李十月严格执行“按劳付酬”的原则,提供的报酬远高于倭国本土贵族们的盘剥。
这使得许多在战乱和重税下艰难求生的倭国平民,甚至部分落魄的低级武士,都开始主动投向李十月的统治。
对他们而言,谁能让他们活下去,并且活得更好,他们就为谁效力。
李十月逐渐在这些底层民众中建立起了一种奇异的“威信”,她在建安的“青天娘娘”的称号也随之传了出来。
与此同时,她与倭国商人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。
交易物品种类从最初的粮食、布匹,扩展到木材、兽皮、药品乃至情报。
李十月在控制区设立了相对公平的市场,派驻官吏管理,收取商税,同时也打击盗匪,保障商路畅通。
这种秩序井然的商业环境,是战乱频发的倭国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的,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,甚至有些商人开始举家迁入李十月控制的郡县。
李十月并未强行推行大隆的文化或律法,而是采取了一种务实的“因俗而治”。
在维持镇海军绝对军事优势和核心利益的前提下,她允许倭人保留部分习俗和基层治理结构,只要服从她的政令,依法纳税即可。
这种相对宽容的态度,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入侵者与被入侵者之间的矛盾。
然而,所有这一切的繁荣与稳定,都建立在镇海军强大的武力之上。
因此,李十月在倭国本州岛西部,已然不再是那个突兀的“入侵者”,而是逐渐演变为一个盘踞一方、手握重兵、富可敌国,深刻影响着倭国政局和经济的强大地方的割据势力。
她的存在,如同一把抵在倭国咽喉的利刃,迫使这个岛国不得不正视这位来自大隆的女将军,以及她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