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杭州陈家,以提前下聘为由,给商梓姝一大笔银钱,商梓姝二话不说交给商进梁,她相信自家的产业,钱自然投在自个儿家中。
官方在旁盯着,张员外不卖关子,直入正题,先竞价茶山,十八处,有七处都在徽州府外,商名姝看上一处,除此之外,商进梁都打算竞价徽州府内的茶山。
张员外最先开的是一处位于休宁县的茶山,这个茶山并不大,亩产六百斤左右,开价不过六百缗。
适合家资中上的行商之人,第一个喊价的竟然是婺源一位瓷器商人:“六百缗!”
“七百缗!”一位徽州小茶商咬着牙开口。
竞价声此起彼伏,一路高升,很快突破一千缗,这时一道粗哑的嗓子响起:“一千二百缗!俺们二十几户茶农凑的份子,这茶山该归俺们种茶人!”
“休宁县的茶农。”商进梁对商名姝介绍,这些都是商名姝以后可能接触的人。
能够凑出一千多缗的茶农,不是小茶农,且能够一下子联合二十多户,对于茶商而言是一股不小的势力,若能招揽,能够起到大作用。
“一千五百缗!”几个浙商联合的阵营传来一声冷笑。
最初喊价的婺源瓷器商人继续追:“一千六缗。”
浙商没放弃,很快叫到一千八百缗。
商名姝目光落在额头渗出细汗的茶农身上,侧耳对禾木吩咐,禾木退后,挤到那茶农身侧,在茶农要继续喊价的时候拦下来。
这一幕没有错过商家人的目光,甚至对面坐着的程赦也尽收眼底。
“三妹,你何故理会他们?”商梓姝不明白。
她是制茶人,没有人比她更懂茶山这个原产地,竞价会前,她就在商名姝的陪伴下,将能够亲自去考察的茶商亲自过目。
根据地理位置、水源、树龄甚至树的朝向,精准推算出每一个茶山的价值,休宁县这个茶山,高于一千缗,在商梓姝看来都不划算。
“茶农不易,他们挣的都是辛苦钱。”商名姝浅浅一笑。
“三妹最是心善。”商文姝认同商名姝的举动。
商梓姝翻个白眼,她不否认商名姝是个良善之人,可商名姝的良善仅限于,她不主动为恶,再多一点也就随手帮扶一把老弱病残。
一如当初商名姝与程勉的初遇,再多不能有。
商名姝这样做,势必有所图,商梓姝就是想知道商名姝的计划。
知道商梓姝想要什么答案,商名姝又道:“茶农只会种茶,不会制茶。”
她和商梓姝分析出一处极具价值的小茶山,因水源之故,价格不会太高,这样的小茶山,商氏不能参与,必会引得在座各位侧目,误以为它有特别之处,正好适合这一批茶农。
他们种好茶,交给商氏,怎么不算商氏拥有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