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9章 骑脸输出(2 / 2)

待醒过神的唐怡和孙晴不解看来,她又接着道,“还有,主持这个工业园整体项目的,你们知道是谁吗?”

“谁啊?”唐怡嘴上这么问,脑海里却闪过一个身影。

果不其然。

下一刻,就听赵璐回道,“这项目挂名的总负责人,就是长荣的现任副厂长高冬。”

“——”唐怡。

“——”孙晴。

但凡了解锦湖的,都知道。

这高冬是秦向河从茅塘村领出来的。

据说,以前在村里,只是个掏鸟摸鱼的孩子,因整天身上泥糊糊的,还被人喊作泥冬。

后面高冬进了爱乐音像,干了没多久,就叛变去了锦湖的对手胜华电子。

几个月前,又从胜华去了锦湖更大对手联荣集团那边。

还成了长荣录像机的副厂长。

如果说。

工业园放在宿阳,是挑衅的话。

那让从锦湖叛变出去的,来做这项目负责人,就是羞辱了。

当然,秦向河要是在这里的话,定会想起另一个词——骑脸输出!

……

一个平时对经济不感兴趣的电视台主持人.

另一个,偶尔有时间,才看看经济类新闻报道的大明星。

连这两人都清楚,荣星工业园落地宿阳的消息,意味着什么。

那其他人,自是不用多说了。

所以。

这条新闻一经在电视台播出,便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。特别是锦湖内部的,更个个憋了一口气!

正所谓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

有锦湖这些人的“愁”,也就有一些人的“欢乐”。

至少,从大前天新闻在海沙电视台播出后,刘大胖的嘴角就没耷拉下来过。

连此刻开着车,嘴角都咧到了耳根,烟都差点叼不住了。

不知不觉,车就出了长溪县城。

看着繁多车辆,还以为,又要拥堵不堪了。

没想,往茅塘去的路上,几乎畅通无阻。

这可不是说,来往茅塘的车变少了。

恰恰相反,比之此前回来的那次,绝对是只多不少。

最主要,是连接县城的路,再次加宽了。

从两车道直接扩成了四车道,甚至,感觉比四车道还要宽一些。

因路两旁不断过往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等,丝毫不影响中间的那些大卡车大货车飞驰。

像他们这种小轿车,这条路上,还是非常稀少的,不过,却没什么人注意。

也是。

换作以前,就是辆大卡车,都能引得村里孩子跟后面嗷嗷叫直追。

哪像这会子,别说看,估计坐都坐厌了。

以前,从村里去县城,能赶上一趟拖拉机,就谢天谢地了。

大多数,都是蹭别人的牛车和马车,还有一些自行车。

有些离得不那么远,则是耗费半天功夫,直接步行。

如今,基本看不到路上有步行来往县城的了。

属实是,村里面,自行车早成了标配。

很多人家,都开始换代摩托车了。

还有的,买辆三轮车,后厢加装两块长木板,当做载客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