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无去年的蝗灾,再加上新犁与太平农书的普及,太平府今年的产粮,肯定会爆炸。
入库六千万石粮草。
这是程昱保守的说法,根本算不得夸张。
恰如《论贵粟疏》中所云。
夏禹时逢九年水灾,上汤遭遇七年旱灾,然因两国积粮充裕,纵遇如此巨灾,亦能安然度过。
由此可见。
夏禹和商汤两国,在当时储备了多少粮食,这也说明百姓的产出,完全有着抗风险能力。
而非是百姓忙碌一年。
第二年收成不好,或遇上大灾,便只有沦为流民一途,出现这种情况,只能是当权者的问题。
“不用!”
张靖稍作沉吟,摇头道:“但秋收事毕,可将家畜幼苗下放至商会,鼓励百姓将其买回圈养,粮价近年之内,若无重大变故,皆无须更改!”
正所谓谷贱伤农。
粮草卖得便宜,不但会影响百姓的积极性,更是对百姓利益的严重损害。
至于粮贵伤民?
张靖表示,太平府只有太平府一家,有着售卖粮食的资格,并且这一条,将持续数十年或者更久。
所以粮贵伤民什么的。
在太平府治下,是不存在的。
粮食多了,那就多建粮仓,要是堆积了陈粮什么的,到时候也可以有其他用处。
“诺!”
程昱闻言恭敬应是,他之所以提出此议,也是想着未雨绸缪,毕竟随着太平府专注民生,往后若无大灾,百姓的产粮只会增多。
提前调控粮价。
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而主公提及让百姓圈养家畜,同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,要是百姓比较积极,亦能稳住数年粮价。
“主公!”
就在这个时候,郭嘉快步入内,恭敬作揖道:“冀州传回消息,称袁绍予鲜卑五万石粮草!”
“五万石?”
张靖闻言微微一怔,旋即似想到了什么,咂了咂嘴道:“鲜卑欲求两百万石粮草,这袁绍只给五万石,此于吾等而言,倒是一个好消息!”
鲜卑问袁绍要粮一事。
他张某人自然是知道的。
只不过对方要两百万,袁绍最后只给了五万石,这有些出乎张靖的预料。
毕竟他那位叉车皇帝。
若问其要两百万石粮草,只要其不缺粮的情况下,绝不存在讨价还价的问题,大手一挥就直接给。
“主公明鉴!”
郭嘉面带赞同,拱手施礼道:“如今吕校尉已抵强阴城,距弹汗山不过五百里,观袁绍此举,其虽有意与鲜卑结盟,然却放不下身段,势必会引起魁头不满。”
“依属下之见,倘若吕校尉此番能于塞外建功,魁头在明知不敌之下,或将举族东迁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