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玩了,不玩了。”田甜关掉手机,气炸了,主要队友还在骂她。
“我带你去吃火锅吧。”钱信赶紧安慰老婆。
“这天气,吃辣的吧。”田甜一听到吃火锅顿时来劲。
“那去李白冰的店里吧,你不是刚刚参加了她的电影首映礼么。”钱信道。
“对啊,那部电影是陆叔以前投资的,现在终于上映了,我还看到了喇董,想和我们合作。”田甜道。
“合作什么?”
“中影发现自己公司没有导演了,打算自己公司也培养一些导演出来,希望送一些人进入我们公司学习。”
“呵,他终于是意识到了这点,之前都是用其他公司的导演,现在自己公司要项目了,没有导演用了,开始着急。”
钱信并不意外,现在有头有脸的那些导演几乎都在各大资本公司的手里,在外面的那些导演,想和中影合作的有,但是鱼龙混杂。
怎么说呢,类似于学院的那种教授老师。
钱信上辈子就是其中一员,能接到一些任务,拍一些电影厂的任务电影,比如人物电影,友好电影。
类似于叶大瑛那种导演,你听过他的名字是因为他家里。
要说他的代表作,那是有限的。
这种导演的能力是有的,他们还喜欢在电影里面加入奇奇怪怪的想法。
就像是菜谱摆在他们面前,他们会想着多加点料进去,也许会好吃。
小成本电影给他们还可以,毕竟只要看到作品完成任务就好了,也不求什么票房,什么市场。
现在的市场情况,想要扩大影响力,那就只有一条了。
培养商业演员,中影的职责,那种艺术电影并不符合中影的扶持路线,毕竟搞艺术的脑子多少有些问题。
除了主旋律电影,商业电影是必须要做的,商业电影的票房越高,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名气和利益。
目前国内培养导演最多的公司就是钱信的公司,而阿里的那套“大数据”“去电影专业化”的做法,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来看,他们已经闭上了嘴巴,绝口不提这些屁话了。
现在说出去只能被嘲笑,什么“大数据”电影,说出来就是搞笑的,让人发笑。
其他影视公司可通过这两年的市场情况得出来的结论,就是互联网企业对电影的影响,应该局限于电影宣传方面,而不是跨界而来定义电影市场。
影视圈的风口变的很快,电影有的很赚钱,有的亏钱。
喇培康的想法很简单,自己家连拿得出手的商业导演都没有,那不行,要自己培养导演,而且还要给编制的那种。
他的想法是对的,但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绩,他现在做是为了未来铺路,算是一件好事。
“让他选人,到时候送到公司过来也行,这是好事,要是公司有年轻人愿意去中影发光发热也行,进入中影会有国企编制。”钱信笑道。
有的人喜欢稳,有的人喜欢在外,每个人的想法不同。
估计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……其实张一谋和陈凯哥都是有编的,和钱信一样,钱信是挂在北电学院,华影这边,现在进入电影局。
张一谋是桂省电影制片厂,而且还是电影制片厂的荣誉厂长。
陈凯哥的编制更是令人没想到,他在毕业后进入的是首都儿童电影制片厂,后面首都儿童电影制片厂和其他七家电影制片厂合并,变成了中影集团,所以说陈凯哥的编制其实在中影。
便是在中影,干的活都是他自己的,中影根本指挥不动他,当然以前的话是可以的,韩三坪在的时候,《建国大业》陈凯哥就过来当导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