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之,表面强硬还是要有的,其实还是不敢忤逆米国BB。
但是有意思的就在这里,资本政治的博弈什么事都可能发生。
按理来说,如果用中式思维看待这个局面:
站在米国人的角度,肯定是勒令英国人把这事儿压下去,不会有后面的麻烦。
但问题是,米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啊!
米国想压下去,仅仅只是我们认为的一厢情愿罢了。
华尔街掌控米国,他们肯定希望压下去。
可米国也是分党派、分阵营的!
都不用直接利益纠葛,只要能搞垮你,只要能影响到选举,那反对党就什么都干得出来。
也就是说,有人希望,发生在英国的事情压不下去。
尤其是……
尤其是,华尔街已经在对硅谷下手,采取制衡手段的消息,在硅谷也已经不是秘密。
谁也不知道是谁把消息公开化的。
总之,那就更加有人希望这事儿越闹越大了。
要不老秦怎么怀疑齐磊呢?
一个人怎么可能脏到这个地步?
只要让他进入状态,那家伙的脑袋就像机器一样精密,可以把任何因素都设计到他的局里。
精彩的来了!
现在,轮到硅谷的那些大佬们坐不住了。
华尔街想要他们的命,那还不出手等什么?
硅谷所有的公司,几乎是在很短时间内串联起来,所有的人脉!所有的资源!所有的资金!
你就说,你用什么吧?
先是比尔盖茨的微软、彭明盛的IBM,还有亚马逊、古歌、雅虎、英特尔等等,几乎是有点影响力的大佬在同一时间站出来说话。
论调不是为米国辩解,而是站在了道义的至高点。
比尔:“发生在英国的事情,是很糟糕的。”
彭明盛:“某些打着米国资本旗号的强盗,使得米国形象蒙羞!”
“他们破坏了自由贸易的基础,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个坏的表率!”
“IBM已经决定和德盛终止一切合作。”
听听!
多么正义的言辞,都跟圣人似的,好像他们感同身受,和英国人民一样痛恨。
只可惜,背后的目的是肮脏的。
接下来,三星、索尼、诺基亚这些海外公司,也一一跳出来发表了看法。
“ARM收购案,让整个电子产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。”
“他们扰乱了电子产业的科技氛围,这是令人遗憾的。”
这些都是硅谷找来站台的,他们与硅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,当然要为硅谷说话?
再然后,更意向不到的场外因素来了,欧洲资本家们坐不住了。
关他们什么事儿呢?
别说,还真关他们的事儿!
之前说,南L盟事件导致欧洲资本出走到哪去了?
中国和米国。
到米国那部分资金都投在哪了?互联网和it产业。
也就是都投给硅谷了!
现在,华尔街资本要围剿硅谷,等于是割他们的韭菜,他们能干吗?
而这些欧洲资本又能影响谁?
当然是欧洲的权力中心,是欧洲政治。
于是,欧洲的政治风向又开始倒戈。
天下苦米久已,包括之前那段时间对舆论对米国的讨伐,导致米国很被动,可实际上没造成多大的伤害。
一直被压制,这回算是彻底发泄出来了。
短短几天的时间,ARM总部,米国驻英使馆,被围死了,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民众。
再然后,英国总工会,电子工业工会突然宣布,全英的电子工业相关企业开始罢工,声讨米国!
这导致英国执政者在国内外压力,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下,包括米国本身分歧的因素之下,从假强硬,变成了真强硬。
什么特么米国BB,先保住权力再说吧!
甚至顺应民意,喊出了,“把ARM还给英国的口号!”
随后,法国、德国、瑞士等国从媒体到政客似乎找到了久违的团结,一起声援英国。
热爱罢工的法国人甚至紧跟老对手的脚步,也搞起了罢工。
只是有点奇葩的是,电子产业的事儿,法国清洁工罢什么工?
身在米国的鲍尔森怎么也没想明白:
FUCK!
为什么一个英国碧池的小作文儿,就能引发这么大的舆论海啸?
导致华盛顿正在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,对于德盛惹下的麻烦极其不满。
鲍尔森心说,那个女人开挂了吗?她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跳出来?
好吧,罗西还真开挂了。
她现在受英国民众的拥戴程度,甚至高过了首相。
……
……
鲍尔森是不会将这些和齐磊联系到一起的。
因为,在英国的舆论风暴,对三石公司的谈判没有任何好处。
鲍尔森甚至听闻齐磊与罗西奈特莉存在暧昧关系,通过文经理想让齐磊从中斡旋,解决掉那个碧池。
对此,齐磊欣然接受,答应帮助德盛与罗西聊聊。
可是,真的没给鲍尔森解决罗西的时间,噩耗便一个接一个的传来。
先是IBM高调宣布:“他们最新研发的服务器架构与算法,将服务器技术整整提升了一代!”
(其实就是从三石拿过来的。)
同时,彭明盛在发布会上被记者问起关于ARM,以及三石公司智能机项目的问题。
彭明盛是这样回答的,“华尔街的做法让人作呕,已经威胁到了it产业的未来。”
“IBM正在考虑终止与华尔街在服务器上的服务!”
“让那些资本大鳄们用电话本去储存股票信息吧!”
随后,古歌的安全部门突然发布了,2002年全球软件系统安全报告。
声称,发现了微软以及盘古系统的重大漏洞,存在重大安全隐患,一旦被黑客利用,将对全球企业级计算机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,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海啸。
这套二连,把华尔街打懵了。
先不说鲍尔森吓没吓死,反正米股是吓的不轻。
暴跌!!
一片惨淡,蔚为壮观!!
只这一天,不知道有多少华尔街的投资人想跳楼。
鲍尔森彻底乱了方寸,这可是他们的基本盘,已经动摇了根本。
而更麻烦的是,他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应对IBM和古歌的方法。
已经气急败坏的他,甚至开始埋怨齐磊。
“齐!你的系统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会有重大漏洞?这让我们替代windows的底气都没有。”
对此,齐磊也只能抱歉,“出了这样的事儿,我也不想看到。”
“不过,系统就是这样,几千万行代码,难免失有漏洞。”
“况且,我们还是新兴系统,很多地方确实不够完善。”
鲍尔森,“我想你现在应该指挥中国总部,马上进行补救!”
齐磊,“放心,我们已经在着手补救了。”
“哦,该死的!”齐磊一副很懊恼的样子,“也许德埃尔早就盯上我了,这是他和我在浏览器谈判上的筹码。”
鲍尔森,“……”
齐磊,“只是我很好奇,微软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,他们是成熟的系统,有着丰富的经验,为什么也会出现重大漏洞呢?”
却是鲍尔森忍不住了,“这还用问吗?那个该死的比尔!”
“即便没有漏洞,他也会为古哥开一个后门!”
把一份报纸甩到齐磊面前,“看看吧!”
“比尔已经回应了漏洞,他亲口说的,这个漏洞很难补救,需要时间!”
“根本就是有意针对我们!”
齐磊无奈地一摊手,“那现在怎么办?”
鲍尔森滞了滞,却是反常的一笑,“没关系,我们会处理好。”
“齐,我向你保证,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。”
齐磊,“……”
没关系个屁!
等着吧!估计这会儿,华盛顿的议员们快联系你了。
这可不是齐磊的算计,用脚后跟想也知道。
闹出这么大的事儿,国际舆论、股市暴跌,还威胁到米国的金融体系,华盛顿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。
果不出所料,鲍尔森回去就接到了华盛顿的电话。
“鲍尔森先生,这和您承诺给我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。”
鲍尔森强作镇定。
笑着道,“这都是正常的反应,您不会认为硅谷的那些人会心甘情愿的接受现实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