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五章 流民潮(1 / 2)

明天子 名剑山庄 5103 字 2024-06-18

如果说,河北大规模的围剿蝗虫,展示出如果将吏员纳入官僚体系后,爆发出来的强大行政效率,与动员能力。

那么山东面对的情况,就是所有府县彻底失控了。

并不是王宇的能力比不上马文升。

而是马文升手中的河北省,有太多的前辈给马文升打下了基础,别的不说,单单说民间底蕴就强上不少。

河北有小二十年没有怎么受过灾了。

不敢说家家户户都有能度过一年的余粮,但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存粮的。

百姓大部分有存粮,对朝廷赈灾来说,就是一个大好消息。因为他们能有更多调动时间。

五月绝收的影响最少在几个月之后才显露出来。

但是山东就不一样了。

说实话。朱祁镇让黄河改道山东,真是一个救了河南,安徽,江苏三省,害了山东一省的决策。

黄河扰乱了山东水系。让山东水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调整期,就会出现种种的状况。

所以,山东是三天两头出问题,可谓多灾多难之极。

百姓的家底很薄。

他们的家底在麦收之前,就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了。

青黄不接,就是形容三四月分的情况。

这个时候的百姓,粮食消耗差不多了,想吃野菜,野菜也还没有长好,总是是要饿着肚子等着麦收。

而今大半个山东都被蝗虫啃噬成一片白地。

百姓都绝望了。

根本不可能等什么收成了,他们自然要采取行动,让他们活下去的行动。

不是别的,就是逃荒。

大片的百姓抛弃了家乡,一个担子挑着两孩子,一男一女,茫然无措的向北,或者向南走。

不管是去河北,还是去淮北,都是要比在家里强。

当然了,这一条逃荒之路,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。

很多人一走,就再也没有回来过。

不知道死在哪里角落之中了。

但是出去,是有可得死。不出去,是绝对会死。这看似是一个选择,其实是没有选择。

如此一来,给整个山东上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

王宇到了济南之后,立即决定放弃救灾,什么减少蝗灾的损失,想都不要想了。

他不是不想如马文升那样做,只是他根本做不到。

他能做到的,就是尽可能的放粮,让百姓活下来。

即便是这样,也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情。

当百姓形成流民潮的情况之下,想将足够的粮食发放在每一个百姓手中,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。

王宇第一道命令,就是令各府县立即放粮,毕竟去年夏税缴纳时间,是今年五月之前,有部分县已经上缴了,有一部分县还没有。

所以一部分府县手中,还是有一些粮食的。

但是与这一场蝗灾相比而来,却是杯水车薪。

王宇自然不能指望府县的粮食,他要指望的只有朝廷的赈灾粮。

而今运输到山东赈灾粮,有三个渠道。第一个渠道就是从北京而来粮食,这些粮食大多走驰道。

北京到徐州的驰道已经修建好了。也是河北情况并不是太严重,马文升也算是发扬风格了,第一笔赈灾粮,不是去河北的而是去山东。

第二条路,就是沿着运河从南边来的。这一条路有些慢,但是有一个好处,就是运河上的仓库之中,有些是有粮食的。

漕粮沿着运河到北京,自然是层层转运。沿途有一座座仓库。而今紧急情况之下,王宇自然是先斩后奏,夺了运河一系列仓库,在山东西北沿着运河与驰道的地带放粮。

如此一来,就有效的阻挡从山东爆发的流民潮。

最少王宇将这些流民限制在山东省内部,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影响。